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在我家

蔡敏义最美家庭事迹

时间2018-09-30 16:29   来源:  作者:

     蔡敏义最美家庭事迹

 

蔡敏义、女、中共党员,山东蓬莱人,1929年12月7日出生,18岁加入革命队伍,跟随党转战南北。1987年,离休后的蔡敏义老人来到枣庄定居,现居住市中区龙山路街道荣华里社区。老人今年89岁,从2007年开始,先后缝制4千余双棉布鞋垫送给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劳动模范、环卫工人等,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鞋垫奶奶”。

蔡敏义老人出生在一个小山村,小时候的她,清秀灵敏,曾任儿童团团长、学生会宣传委员、青妇队长,成为一名八路军一直是她的梦想,18岁的时候,她如愿加入了革命队伍,跟随党转战南北。后来,她嫁给了一个革命军人,和丈夫一起投入战斗,参加淮海战役之后,老人转业到地方工作。思想先进的蔡敏义在地方工作中也一直担任妇女会主任等工作。儿子长大后,一直怀有军人情结的她又送儿子参了军。

蔡敏义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人,没有华丽的头衔,没有闪耀的奖章,她不懂太多深奥的道理,但共产党员的信念早已深深刻在她的心上。离休后,蔡敏义始终保持和发挥党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退而不休,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

    蔡敏义同志常说:“人不能白活,要活到老、学到老、作用发挥到老,人不学习是要落后的。”虽然离休多年,但坚持学习的自觉性丝毫没有减退,每天上午坚持看报、读书,并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已累积30万字以上,下午坚持练习书画,晚上观看时事政治、体育等新闻、浏览书画艺术作品,自己制作的各类剪报达50余份。她始终按照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能模范履行党员的各项义务,以个人的良好作风,带动了整个离退休党支部的工作。

1987年,离休后的蔡敏义老人来到枣庄定居。作为属异地安置的老干部,蔡敏义老人的离休费与我区同等条件下的离休老干部相比要少许多。每月仅靠领离休费过日子的她,生活极其节俭,可每当遇到民政部门组织为失学儿童、困难家庭、抗洪救灾捐款活动时,她都积极响应,捐上100元、200元、500元是经常的事,因为她有一颗慈爱的心,时刻牵挂着弱势群体。2007年初,一场建国以来罕见的雪灾突袭全国,南方地区受灾严重,1亿多受灾同胞的处境也牵动了蔡敏义同志的心,她把500元钱交到区委老干部局同志手中,并要求把这笔物资转交给市中区慈善总会,向南方受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人民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自区民政部门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以来,蔡敏义同志积极响应号召,捐款捐物累计价值万余元,帮助了许多困难学生继续就学。2004年,她与区委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合资助西王庄二联小学的一名贫困生,然后又以个人的名义单独资助郭里集中心小学的一名贫困生,她常常鼓励学生们要好好读书,长大后成为有用的人才。2008至2012年,她资助一名贫困生,甘肃舟曲县舟曲二中罗谢荣同学,直到他高中毕业毕业。

    蔡敏仪认为如今安定平和的生活正是因为有军人不畏生死的付出,她深藏着对军人的感恩之情,她用自己的方式,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回报他们。她说:“我只是想去关心他们,只要能为部队做点事,我已经很开心很满足。在我的有生之年,拥军爱兵的信念永不会变!”言语中透出的坚定,让年过八旬的她看上去依然美丽、年轻。

      在蔡敏义老人家,在房子里堆放着许多尚未完工的鞋垫。穿针、拉线……戴着老花镜的蔡敏义每天都重复着这个枯燥的动作。蔡敏义老人凑足了钱,就去买布、买针线。为了多做一些鞋垫,蔡敏义老人把一分一毫辛苦攒起来的钱,又拿去买了一台缝纫机....自从有了布、针线和缝纫机,蔡敏义老人家中的灯,在整个小区就成了开得最早而熄得最晚的那一盏。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蔡敏义就是坐在缝纫机前,弯着腰、低着头、眯着眼,一针一线地扎鞋垫,这几乎成了她最大的乐趣。十几年来,她坚持不懈地亲手为军人做鞋垫,累计为驻守在西藏边防战士送去鞋垫3600多双,以这种近乎母亲的关爱来表达她对军人的一片深情,战士们亲切地称她为“鞋垫奶奶”。 这一事迹被《齐鲁晚报》、《老干部之家》杂志报道。在蔡敏义老人家里,至今还保存着来自全国各地部队的感谢信,装满了一个柜子,那都是老人的宝贝。已经泛黄的信纸,记载着部队官兵对蔡敏义的感激之情。

现在,提起做鞋垫,老人满面笑容幸福地说:“做鞋垫给我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幸福,是我的精神支柱,我做的实在是太少了,而组织却给了我很高荣誉。”由于事迹突出,先后老人被评为枣庄市‘十佳兵妈妈’,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双拥模范城”三等功,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市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市中区优秀共产党员,区委、区政府第一届“美丽家庭”。